依動物的直覺行為,我們一直是這麼認定著:公與母、陰跟陽、男與女......
為了繁衍後代族群,我們的生理構造似乎讓我們不得不是這樣的組合搭配。
然而上帝造人的時候,沒有設限他的「心」必須符合這樣的規則。
所以,在我們之中,有了少數的「例外」。
這些與眾不同的族群並非天外飛來,他依然是由相同的生存環境,根據不同情境所塑造出來的。


異性戀,我們可以說是顯性的行為模式,是在大眾輿論之下較為被接受的。
除了與生俱來的生理構造囿限之外,從而衍生出來的觀念成了不破的鐵律,
造就了一個男與女發展的環境,然而在原則上,大家都是被提供一樣的環境,
同性戀與異性戀之間的差別,就在於人生過程的情境有所不同。


情境,我之所以這麼區別,是因為我身旁的同性戀者「多數」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,
親臨的經驗情境影響了當事人的價值觀,進而改變了他所追求的方向。
而就目前的觀察來說,許多人還是會因著不同事件發展影響方向。(無論是同性或異性)


曾經看過一部電影《金賽性學教室》,裡頭有個性向量表,就像酸鹼值一樣,
有人很極端的偏向酸性或鹼性,有人在酸鹼中和的附近徘徊,有時候我是這麼想自己的,
那個酸鹼中和的自己。
而我們都只是活在當下而已。如此而已。


無論是哪一種的選擇、怎樣的狀態,我們都只是希望找到那根肋骨。
那一個與自己契合,讓自己生命完整的人。






感覺是一篇很虎頭蛇尾的文章,容許我的任性,想到什麼再補上去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nelycat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